腾讯投资 11 年:投出了 63 家上市公司,122 个独角兽
刘见中表示,十四五期间,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将全面推进绿色转型,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,保障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稳定可靠供应;加强节能低碳型开采工艺、原料化材料化利用等技术攻关,支撑煤炭开发利用全过程污染物及碳减排;加强煤炭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利用新技术新模式研究和示范,推进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;加强煤矿地下空间碳封存、井下二氧化碳矿化发电等低碳技术研发应用,推动减碳、固碳、负碳技术创新突破。
在2 0 2 0 年底的气候雄心峰会上,习近平主席对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作出了具体的要求, 即: 在2 0 3 0 年之前达峰,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65%以上,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25%左右,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,风电、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。煤炭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, 必须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有效实施,贯彻落实四个革命、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, 加强煤炭开采、生产和利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攻坚,进一步强化煤炭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,加快煤电由主体电源、基础地位向基荷电源与调节电源并重,尽早实现煤炭消费达峰或进入峰值平台区,推进煤炭上下游产业协同、煤炭与多种能源品种协同发展, 为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能源供给保障。
5.矿山塌陷和煤炭资源枯竭日趋严重,转型发展困难重重目前,我国存在大量的废弃矿山,矿山塌陷面积大,不仅损毁了大量土地面积,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。随着南方小煤矿加快退出,十四五 期间,煤炭生产会进一步向晋陕蒙新集中,目前四省区产量已占全国的75%以上,供需逆向分布的特征更为明显,这对我国煤炭运输和储备提出新的挑战。针对这些问题,煤炭工业应该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 强化煤炭绿色智能开采、煤矿重大灾害防控和煤炭清洁低碳高效转化基础理论研究,突破煤炭安全绿色、机械化、智能化开发和生产以及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, 加快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开发生产利用的深度融合应用, 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,更好地支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。2020年底,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96.6%,内蒙古、新疆、山西、陕西、贵州、河南、山东、安徽等8个省区煤炭产量占全国89.7%,其中,晋陕蒙三省区原煤产量占全国71.5%,三省区调出煤炭17.3亿吨左右。另外, 煤炭消费也是环境污染的一大来源, 十四五期间,蓝天保卫战 等环境治理战略将继续实施,煤炭发展的污染物排放治理的约束也将进一步收紧。
煤炭作为工业能源和原材料,处于产业链体系的上游环节,在正常市场状态下供需变化要滞后于其他工业,容易出现煤炭供需失衡的情形。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, 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有将近6 0 % 的比例, 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, 在 十四五 期间将面临碳减排约束收紧的挑战。整县屋顶分布式开发试点工作点多面广,直接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,投资开发主体复杂,监管难度大。
三、分布情况各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按照接收的有效信息数量排序,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陕西、江苏、广东、辽宁、四川、山西、湖北排在全国前10位;按照接收的投诉举报数量排序,陕西、四川、黑龙江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东、辽宁、河南、江苏、湖北排在全国前10位;按照办结属实的投诉举报数量排序,陕西、四川、黑龙江、辽宁、河南、吉林、湖南、云南、湖北、广西排在全国前10位;按照百万人均投诉举报数量排序,陕西、内蒙古、黑龙江、天津、吉林、辽宁、宁夏、西藏、青海、甘肃排在全国前10位。五、生物质发电建设和运行情况2021年,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808万千瓦,累计装机达3798万千瓦,生物质发电量1637亿千瓦时。成立了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联盟、煤机装备智能化产业联盟。2021年,全国水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622小时,同比下降203小时。
从近年煤炭保供情况看,实现机械化、自动化并已开展智能化建设的大型先进煤矿发挥了骨干作用,是稳定煤炭供应的主力军。煤炭行业上下越来越认识到,煤矿智能化建设代表着煤炭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,是行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,通过机械化换人、自动化减人、智能化无人,可减少高危岗位人员一半以上,条件好的还可形成井下工作面无人采煤、少人值守的场景,避免矿工直接面对灾害事故风险,减少人员误操作,大幅消除安全生产隐患,从而实现从根本上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将智能化发展写入《煤炭法》修订草案和十四五煤炭发展规划,出台了《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》和《煤矿智能化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》,发布了《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(2021年版)》和《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管理办法(试行)》,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法规政策依据。五、生物质发电建设和运行情况2021年,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808万千瓦,累计装机达3798万千瓦,生物质发电量1637亿千瓦时。截至2021年12月底,白鹤滩水电站已有8台机组投产发电,两河口水电站5台机组投产发电。
建立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和框架,已推动颁布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、团体标准12项,立项行业标准7项、团体标准近100项。整县屋顶分布式开发试点工作点多面广,直接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,投资开发主体复杂,监管难度大。三是煤矿智能化建设能够助推能源低碳转型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,风电、光伏发电装机均突破3亿千瓦,海上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一。
2021年5月,国家能源局联合国家矿山安监局印发《关于支持鼓励开展煤矿智能化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的通知》以来,得到社会各方积极响应,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成果不断落地。经过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,煤矿智能化建设得到煤炭企业、广大职工的广泛响应和踊跃支持,是科技创新在煤炭行业落地的实践应用,也是落实《十四五数据经济发展规划》的具体行动。
此外,对于户用光伏或整县推进工作中发生侵害百姓利益的问题,国家能源局对此有什么工作安排?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启动以来,分布式光伏开发明显加速,2021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中,分布式光伏新增2928万千瓦,约占全部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55%,历史上首次超过集中式电站。(二)以示范引领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。
部分供电企业电力设施日常巡检、维护保养不到位,防外力破坏宣传不到位,存在电力线路老旧、架空线路垂落或跨越居民房屋、电力设施保护层破损、电力设施安装位置不合理、电杆倾斜、未安装安全标识和警示牌等安全隐患。2021年,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约97.9%,同比提高1.5个百分点;弃水电量约175亿千瓦时,较去年同期减少149亿千瓦时。群众关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居民燃气设备故障、居民燃气报装等方面。一是煤矿智能化建设能够实现煤矿生产本质安全。2021年,全国水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622小时,同比下降203小时。按诉求性质分类,投诉6919件,占有效信息的5.29%;举报587件,占有效信息的0.45%;咨询109867件,占有效信息的84.04%;表扬、求助、建议等其他方面13362件,占有效信息的10.22%。
四、主要问题2021年投诉举报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,其次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。组织遴选了71处示范建设煤矿,总产能近6亿吨/年,计划投资157亿元左右,预计2023年底前可完成建设。
(三)大力支持技术装备研发应用。一、去年9月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名单公布以来,整县试点开发情况如何。
2022年1月28日,国家能源局召开一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,发布2021年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、12398能源监管热线投诉举报处理情况,介绍煤矿智能化建设有关情况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2022年,国家能源局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及时处理好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类用能诉求,尤其是高度关注、全力保障能源供应不足地区、疫情高中风险地区和发生自然灾害地区人民群众的用能诉求,切实发挥12398热线知民情、察民意、纾民困、解民忧的民生通道作用。
为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,公平公正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,国家能源局联合矿山安监局,重点面向煤炭生产企业、煤机装备制造企业,煤炭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、煤炭工业协会等单位,开展了煤矿智能化专家征集工作。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,在能源安全保障中肩负着压舱石和稳定器重任。据初步统计,全国有近400座煤矿正在开展智能化建设,总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,已完成约470亿元,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687个,少人巡视,无人操作智能采煤工作面迈向常态化应用,减人增安提效的效果日益显现,并在去冬今春煤炭安全增产增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二是煤矿智能化建设能够提升煤炭安全保障水平。
煤炭行业上下越来越认识到,煤矿智能化建设代表着煤炭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,是行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2021年,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约97.9%,较上年同期提高1.5个百分点,弃水电量约175亿千瓦时;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6.9%,较上年同期提高0.4个百分点;全国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8%,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。
截至2021年底,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.63亿千瓦,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4.8%。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,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,2020年9月,应急管理部、国家能源局、国家矿山安监局联合召开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,国务院有关领导出席并作重要讲话,强调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意义,并提出明确要求和努力方向。
到2021年底,全国风电累计装机3.28亿千瓦,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3.02亿千瓦、海上风电累计装机2639万千瓦。成立了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联盟、煤机装备智能化产业联盟。
相关负责人表示:在大规模低成本储能尚未突破、以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的情况下,仍需煤电及煤炭发挥调峰和兜底保障作用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排在第三位,有效信息数量为7191件,占全部有效信息的5.50%。2021年,全国光伏发电量3259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25.1%;利用小时数1163小时,同比增加3小时;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地区为东北地区1471小时,华北地区1229小时,其中利用率最高的省份为内蒙1558小时、吉林1536小时和四川1529小时。石油天然气行业排在第二位,有效信息数量为13323件,占全部有效信息的10.19%。
二是部分地区供电企业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不到位。2021年,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.34亿千瓦,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.1%。
三是指导光伏行业协会编制《户用光伏产品销售安装合同示范文本》和《户用光伏开发建设合同示范文本》,并委托光伏行业协会征求地方能源主管部门、相关协会和社会公众意见,切实维护群众利益。重大水电工程建设进展。
(六)联合召开全国推进会。三是部分电力工程企业办理承装(修、试)许可证时提供虚假材料,冒用其它公司员工电工证、职称证书。